我错了,我真的错了,我根本就不应该认为会对这些精美的园林产生视觉疲劳。
留园与北京颐和园、承德避暑山庄、苏州拙政园齐名。这里的建筑风格众多,高大的与小巧的密度很大的集中在院子中,其奢华程度可称各园之最了。厅堂、走廊、粉墙、洞门与假山、池塘、奇石、奇花异草等组合成各式各样的庭园小品,其设计构思、建造精细让人叹为观止。
五峰仙馆是这留园中最有特色的建筑了,因其主梁和立柱都是用名贵的楠木制成,所以这里又有“楠木殿”之称。
和其他主厅堂的形制一样,屏风将整个大厅分为了前堂和后堂,还有梢间,结构显得非常繁杂,但是大体感觉却非常规整,丝毫没有繁缛之意。厅内吊平顶,这也是不多见的。前堂占地约三分之二,摆放了供桌、茶几、太师椅、条案等家具,而后堂则是女眷相聚的场所。无论从面积还是装饰物、家具等等方面都体现了传统男尊女卑的观念。这厅中的屏风芯和梁上的画框,都与其他的地方不同,没有使用复杂的木雕花,而是以名人字画、钟鼎文等镶嵌其中,彰显了主人的文化品味和独特的个性。
厅的东西向墙上隔开有尺寸很大的隔窗,不仅起到了通风的作用,还增加了厅中的采光,是的这五峰仙馆通透明亮,根本感觉不到老房子厅堂给人的压抑、阴森、昏暗的感觉,让人格外清爽,奢华中不失大气。同时透过东西的隔窗将厅外的园中的园林小景借鉴进来,开拓了厅堂的视觉空间,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建造者的周到和独具创意。
园内景观更是丰富多彩,应有尽有,特别是太湖石最抢眼了,几乎所有的景致都以它为中心,或者是主体。
这块太湖石名为“冠云峰”乃太湖石中绝品,齐集太湖石“瘦、皱、漏、透”四奇于一身,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。著名的丹青皇帝宋徽宗大肆网络太湖奇石,却因为战乱国库空虚,无法运走,而将此石遗留在此,否则我们怎么也无法欣赏到如此奇秀的太湖石珍品了。
其实每一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,审美观点不同,若不是“冠云峰”这么有名气,在我看来这些太湖石都各有千秋,都给我留下了相当的想象空间。
园中花卉植物数不胜数,绝对称得上是四时不谢之花,八节长春之草,瑶草琪花满园春了。
偶然间这“揖峰轩”忽然闪过一个身影,似乎是这园中的小姐在此经过!仔细观瞧,原来是园中的工作人员,身着古装由此门进入,差一点让我认为园中的小姐流连于此,魂魄不散呢!这样的美景的确可以让迷恋上它的人,将三魂七魄丢下一个两个的。
留园中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传统艺术的表演了,评弹是苏州的“特产”,演唱者现在台上唱,我们那时候正隔着花窗从旁边的园子向内观望,容等我们进的园中却不见了唱曲之人。正在耿耿于怀之际,之见一只小舟从亭后转出,舟楫轻摇处传来了错杂的琵琶声,原来演唱者变换了形式,在池塘中泛舟吟唱。虽然我根本就听不懂她在唱些什么,却深深为这种惬意所陶醉,如果今天的游客再少一些就好了,这种感觉就会越发强烈了。
另一大特色演出,就是我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昆曲了。今天我们赶上的这段是《游园惊梦》中的惊梦一场,再如此宁静安逸的园中我想也就只有这段最应景了,总不能在这里唱红净戏或者西游记之类的吧!
有人说这昆曲怎么看上去和京剧没有什么区别呢?以我粗浅的了解来看,当然唱腔咱不敢说什么,因为没有研究嘛,我感觉这化妆就有相当大的区别,京剧更加浓郁,而昆曲的化妆就显得浅淡多了,基本上就是在原貌的基础上略加粉黛和勾饰,这就要求演员至少要长相周正了,否则没有了浓艳彩妆的遮盖,缺点就会尽显,也就首先破坏了视觉美感了。
这两位演员表演认真,扮相不错,举手投足身段都非常美,享受呀!
已经接近尾声了,起身拍张照片留个影,在留园中欣赏了一出昆曲。
园中的一个厅堂中,我发现了这件被玻璃罩着的乐器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琴瑟和鸣”中的“瑟”,乍一看的感觉像古筝,其实比古筝短,宽了很多,不知道这张瑟是不是古物,已经失修了,弦和雁柱都少了好几条,如果是古物这样保存可就糟践了。
评论